内蒙古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5.html高铁换大巴,大巴换轮渡,王治国夫妇离开南京,先后经过烟台、蓬莱、长岛,跨越余公里、34.56海里,终于抵达渤海深处的北隍城岛。
“我……我该早点来看你们啊!”3月27日,看到早已等候在码头的老妇女主任李来英等人,王治国紧紧握住故人的手,哽咽着,久久不能释怀。
王治国夫妇拉着老船长(中)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路面平整了”、“房子漂亮了”……再走当年路,王治国边走边点头。当走过老连队驻地时,他停下脚步,陷入深深的回忆:这里记载着他为国守疆的青春年华,记录着他从战士到连长的奋斗史,更见证了一场渔家人对妻子的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那是他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滔天怒浪中打通生命航道
时间回到年。王治国时任某部3连连长,妻子沈凤琴来岛随*。
12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沈凤琴忽然肚痛流血。怀孕数月,这显然是个不好的预兆。部队派出急救的*舰,由南长山岛火速北上大钦岛,准备接上医生后再前往北隍城岛治疗。谁知风高浪急,*舰两度冲出“珍珠门”,两度被风浪打回。
时间一秒秒流逝,病情也在一步步加重。谁曾想,从北隍城岛到大钦岛,短短的8海里,竟成了*嫂生与死的距离。
“伙计们,出海救*嫂,干不干?”接到求助后,人称“海上虎”的时任村长、鲁长渔号船长葛长明爬出温暖的被窝,召来手下的全部船员。
“走!”无视凶险,7条渔家汉子异口同声。
渔船在风尖浪谷起伏。8级狂风中,三四米高的海浪从船头盖到船尾,发出震天巨响。一个惊涛拍来,半米多深的甲板全部灌满了水,船只出现明显下沉。船上可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啊!强压住内心的恐惧,葛长明赶紧发令停车,然后带人紧急排水,接着慢车前行,渐渐脱离了危险。
雪满长空,眼前一片迷茫,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海带筏子中。领航员郑文胜与李卫挺立船头,高举探照灯,在漆黑的海面上搜索航道。风雪簌簌袭来,二人冻成“冰人”,宛若岿然挺立的灯塔。
4个多小时的搏斗后,渔船终于靠上码头。他们踏着齐膝深的雪,穿过半个大钦岛,将医生接上渔船。直到天色已明,才返回北隍城岛。
使出浑身解数后,医生摇了摇头:“宫外孕大出血。医院肯定死,去医院尚有一丝希望,但希望也不大。”
随后,战士们将昏迷的*嫂抬上渔船,李来英等5名渔家大嫂也跟上来。他们蹲在舱内,守在两侧,一边照顾*嫂,一边暗自祈祷:“孩子千里迢迢来随*,要是人没了,怎么给人家家里交代?”
怒浪滔天,挡不住*民同心的力量。最终,船只安全抵达大钦岛,医院抢救。
那些紧张、无畏又模糊不清的身影,早已镌刻在王治国的心底,化为永恒的记忆——这记忆,成了他一往无前、永不退缩的力量源泉。
当年船上的船长和渔家大哥们
当年的村妇女主任李来英
子弟兵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33年来,每当战友聚会、亲友团圆,王治国总会将故事从头到尾地讲述一遍,让大家记住山东、记住烟台、记住长岛、记住北隍城的渔民,记住远方的亲人。
久而久之,在他们心中,长岛成了美丽的传说。女婿朱志新深有感触:“从刚结婚听到现在,每听一次,内心的敬仰和感恩就加深一层。”
王治国与当年冒险相救的船员们见面
老船长葛长明(中)、船员郑文胜(左)正在与王治国回忆当时的情景
王治国夫妇在老妇女主任李来英家
老连长忘不了北隍城人,北隍城人也忘不了老连长、忘不了部队官兵的恩情。
多年来,包括老连长在内的驻岛官兵爱洒驻地、情系人民,紧贴海岛人民的实际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成为渤海深处一支拥*爱民的钢铁长城——
因大山相隔,北隍城乡山前、山后两村仅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相通。雨雪天气中,路又湿又滑,成了一条危险的“绝命路”。部队官兵练兵之余,在大山之中,靠人力硬生生挖出一条路。时至如今,这条乡村路仍是两村村民往来、发展经济最便捷的道路。
北隍城的山土层浅,以前山上只长荒草不长树木。每到春秋两季,部队官兵都和村民一起,提着水桶、扛着铁锨,挖坑种树。如今,山上早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了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的“海上生态屏障”。
海岛居民出行、作业靠码头,可几百年来,岛上从来没有一座可靠的码头。渔民打渔回来,只能将船开上沙滩,架起木板上下人、装卸货。驻岛官兵与村民们肩并肩,脚踏胶底鞋,手推小推车,建出一个*民两用小码头,上下人、装卸货,别提有多方便。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北隍城人心怀感恩。他们说,在岛上,子弟兵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鱼水情深成为鲜明的海岛文化
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勇敢无畏、朴实无华的渔民性格;而部队特有的*营文化,锻造了坚强阳刚、正直担当的*人本色——在孤立的海岛上,相似的气质让他们长期共生共处,产生了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情感。
正因如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驻岛官兵一茬接一茬,但变的是时间流逝,不变的则是“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爱民,民拥*”的情怀。
每年春天,渤海湾里的第一网大鲅鱼最鲜、最肥。渔民们舍不得吃,却总是拎着先送到部队,跟官兵们一起包饺子、话家常,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尝一尝颇具特色的胶东味道,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安安心心卫国守疆。
“*爱民,民拥*,*民鱼水一家亲”,这种浓厚的鱼水情,经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一代代地流传下来,融入海岛人的血脉,成为鲜明的海岛文化。
“年1月31号,鸡蛋2箱;2月1号,鲜*花鱼1箱;3月3号,鸡腿2箱。”在山前村民邹家冬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送往部队的各种爱心物品。
邹家冬目睹过战士们在村礼堂奋不顾身灭火的场景。去年,他和几位战士一起,抡起大铁锤,在院墙上凿开一个洞,将多斤的大母猪赶到部队*营里。到了年底,大母猪就下了9头小猪,战士们一边养一边宰,每个月都能吃到新鲜猪肉。
“想让战士们记住,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是永远的家。无论以后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常回家看看。”邹家冬说。
一位退伍老兵与当地群众的往来信件
鱼水情,情深义重!
(来源: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