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龙口文学神农耕而作陶齐鲁壹点 [复制链接]

1#

文/刘玉涛

莱国制陶业的发展标志着以采集、捕捞为主的原始文化走向了更为先进的农耕文化。陶器是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陶器在初期主要是用做烹饪及烧水的工具和盛粮食、盛水的器皿,有了剩余的粮食又用做酿酒和盛酒、饮酒的工具。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遗存证实,莱文化时期的莱国制陶业在山东腹地大汶口文化的影响下,其制作的陶器不仅赶超了大汶口时期的陶期水平,而且开始引领中华制陶业之先。

胶莱平原潍坊姚官庄遗址、诸城呈子遗址和胶东半岛长岛砣矶大口遗址、栖霞杨家圈二期遗址均出土了几乎完全相同的蛋壳黑陶。这既证实了这一地区“龙山文化面貌的高度一致性”,也说明了莱夷文化时期的制陶业达到了中华史前制陶业的最高峰。蛋壳黑陶,最突出的特点是“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特别是蛋壳高柄杯,代表着同一时期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它对陶土处理要求严格,“陶胎极薄,最薄部位多在盘口部分,薄至0.2至0.3毫米,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陶胎略厚一点,一般也不超过1—2毫米。”制作这样的蛋壳黑陶既需要高超的手工工艺,还需要纯熟的烧窑技巧。“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多种多样、璀璨夺目的众多陶器足可以看出莱夷文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那壁薄如纸、黑亮如漆、头重脚轻的蛋壳陶,没有高超的工艺、专门的技术和物理、化学等多种综合的科学知识是造不出来的。”杜在忠在《莱国与莱夷古文化探略》一文中谈到“蛋壳陶”时也指出:“此薄胎器皿即使用现代化的工艺技术进行仿制也非轻而易举”,其“制陶技术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多样性几方面都代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铜器时代早期的最高水平。”

龙口北马镇埠下王家窑址是一个专门烧制的白陶的窑址,根据出土器物及“五铢钱”分析,此窑址属于汉代,其窑室结构与战国陶窑相比,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埠下王家窑址共发掘了两座陶窑,一号窑位于台地的西端,二号窑位于一号窑的东侧,二者相距约20米。窑址中出土大批制陶工具――陶拍。陶拍形状主要为圆形,拍面外凸,背面有桥形钮,质地也为白陶。另有少量圆柱形陶拍,可直接手握使用。制陶工具的大批发现,在烟台市尚属首次。埠下王家一号窑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其结构特点已与现代北方陶窑接近。陶窑专烧白陶,器物造型精美,充分显示了莱国境内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埠下王家窑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专门烧制白陶的汉代陶窑窑。

莱夷先民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掌握了铜器的冶炼技术。“龙山文化时期的栖霞杨家圈二期遗址出土的残铜器、铜渣、孔雀石是继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龙山文化铜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标志着杨家圈二期生产力的进步,也丰富了龙山时代已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的实物证据”,年在长岛北长山岛店子遗址的一个灰坑中发现了残铜片,在福山发现古代采矿、炼渣、炉衬材料的遗迹,最值得注意的是店子遗址灰坑中发现的“圆形铜片,经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化验鉴定是*铜。”*铜在其他龙山遗址也有发现,这不仅领先了中华文明,更比欧洲早出现二、三千年。岳石文化时期,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三棱铜锥”。而且,莱夷先民在青铜器刻铸艺术方面也已经领先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和莱国的青铜器比较起来,西周成器虽然形似精湛却不如。

莱国在学习和引进外来先进文化时,并不是仅仅的模仿照搬,而是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的求新,开创出更高层次的先进文化。蛋壳陶在莱夷文化遗址中多次出现,说明了莱夷先民不仅学习和掌握了大汶口晚期文化的制陶技术,而且在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后,创造出了超越大汶口陶器的更先进的陶制品。岳石文化时期青铜锥的出土,也说明了莱国在纺织品工具的革新方面,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学习和引入陶制纺织工具的同时,就瞄准了更为先进的青铜制的纺织工具,使之与中原文化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莱人善染”、“其于周十金”,价格比周地要便宜十倍,更是表现了莱夷先民的聪明才智,印染是纺织品的再加工,在莱夷时期,莱夷先民就懂得了如何提高产品的价值,如何降低成本来参入商品交换。同时也说明了莱夷先民在学习和掌握了纺织品技艺后,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的求新,开创出比山东腹地和中原地区更高的技艺。*铜的出土,也体现了莱夷先民勇于探索,不断求新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一种革新的精神,才使得莱国在莱夷文化时期一跃而进入中华文明的先进行列。

莱国在制陶业、铜器制造业、纺织业、航海和造船业诸方面已进入中华古老文明的先进行列,制陶等行业还引领中华古老文明之先,达到了同一时期的最高水平。莱国由落后赶超成了先进,是莱国开放的文化氛围和莱夷先民不断求新的探索精神,成就了莱文化时期的辉煌。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