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9
2月25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王旭明就全市“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回答记者提问。
王旭明表示,“十三五”时期,是烟台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烟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在全省“保三争二抢第一”为工作标准,以“三重”工作为总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脚踏实地、笃定前行,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亿元台阶,年达到.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0.8:5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出口额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制造业优势更加牢固,形成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家百亿级企业,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个。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揭牌,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落地,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5%,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入选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建设全面起势,圆满完成海上卫星发射保障任务。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8%。
短板弱项加快补齐,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4万人,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连续两年“双下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安全保障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万元GDP能耗比年下降16%,PM2.5浓度下降30%,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36%,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改革开放纵深突破,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项,国企改革万华经验、“海工+牧场”模式等一批改革典型在全国推广。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市管实体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和证券化率均突破70%。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市场主体从56.3万户增加到93.7万户。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成效显著,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市场主体从56.3万户增加到93.7万户。出台“1+4”金融政策体系,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上市公司由38家增加到51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位居全省首位。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四园两区”建设提档升级,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建设,烟台综合保税港区开关运作。新引进世界强企业投资项目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能级和品质得到提升,完成蓬莱、长岛行政区划调整,九大片区开发全面起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均衡。城镇化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蓬栖、龙青、文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龙烟铁路、潍莱高铁开通运营,大莱龙铁路主体完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勘测。项全域治水工程建成投用,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开通5G基站个,各区市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镇全覆盖。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25元,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番目标。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基本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所。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92人,医院新院区、医院、医院投入运营。全面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制度体系。推出了市区“一元公交”、社区食堂、城市慢道等一批惠民举措。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法治烟台、平安烟台、文明烟台建设取得成效,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七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总的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王旭明表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秀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