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故乡山川嵩山下,有口妈妈井
TUhjnbcbe - 2023/8/6 21:00:00

文、图

林海

长岛嵩山脚下,有个人口不足人的小渔村——北长山岛嵩前村。

一条省级公路仿佛一条巨龙,一路向北,笔直伸向国家4A级景区月牙湾,村庄和山川农田被一分东西。

路东,座落着享有“烟台市美丽乡村”称号的嵩前村。村内渔家乐鳞次栉比,炊烟袅袅,“芙蓉”、“林家大院”、“老船长”等上百个民宿渔家各具特色,多彩多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穿行于大街小巷。

路西,30米绿化带,海棠、紫荆花盛开,绿化带西侧一马平川,诺大的一片农田平铺如席,农田中间有一口椭圆型老井,深四丈有余,长四米,宽两米,名曰“妈妈井”。

“妈妈井”宛如故乡的眼睛,日夜守望着深邃的天空;更似一位慈祥博爱、身宽体胖的母亲静卧在广袤的田野里,时时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故乡的土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求学、就业离岛数十载,“妈妈井”一直像一只不断线的风筝在我记忆的天空中飘动着,离乡别情、神秘思绪,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兴许是“妈妈”二字,更让我*牵梦绕,神秘感里夹杂着崇拜感和思念感。

去年秋天,我回到嵩前村,那口妈妈老井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眼睛和脚步。

天边一抹斜阳,风渐凉,月牙湾海风从“妈妈井”头顶掠过,几只海鸥翩跹着,慢腾腾地向“妈妈井”正南的北城湾飞去,井旁几棵老槐树在风中飘摇,树上的鹊巢摇摇欲坠,树下“妈妈井”周围杂草丛生,井沿石头脱落了好几块,“妈妈井”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只是变了模样,与不远处繁荣美丽的渔村相比,有些落寂。

啊,这就是那口让我*牵梦绕的“妈妈井”吗?这就是那口曾经不断流淌着如母乳般的滚滚井水的“妈妈井”吗?一阵刺疼扎破了我的思绪……

妈妈井水啊,您像故乡母亲的一滴眼泪,在向世人诉说着哀怨;您像一条竖起的小河,思维在您这里停滞了。

前世今生,“妈妈井”的今生就在眼前,她的前世呢?她的辉煌过去呢?为什么叫“妈妈井”?她是怎样诞生的?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历史的探知欲,驱使我分别拜访了均已八十高龄的营建“妈妈井”的当事人,原村*支部书记冷述庚,素有“活字典”称号的村会计周明福,他们给我讲述了当年建井的情形,揭开了“妈妈井”的神秘面纱。

年,嵩前村处于高级合作社时期。长岛十个有居民岛,砣矶岛等北五岛以渔业为主,北长山岛等南五岛以农业为主,农村按工分计酬,男劳力一天一块钱,女劳力一天八毛钱。那时候农业没有机械,无论多繁重的劳动只能靠手提、肩扛、人抬来完成。他们夏干三伏,冬干三九。冬天风雪冒烟,人们顶着雪花,一直干到腊月二十八。

当时嵩前村有上千亩土地,为了搞好农业灌溉,确保庄稼丰收,村里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打井建井的重担落在青年突击队肩上。冷述庚那时是村团支部书记,我父亲林亲先担任副书记,他们带领全村50余名青年转战南北,从北打到南,仅仅一年多时间,打出了7口水井。

最难啃的骨头还是“妈妈井”。这口井井深、口大,又正值隆冬时节,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为了保质保量尽快建成,青年突击队员们餐风饮雪,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时任嵩前村大队长、县劳动模范,也是当时全县有名的瓦工韩孟圆亲自操刀上阵,他技艺超群,眼力独到,远远打眼看准一块石头,小工递过来,竟能丝毫不差。另一名技术精湛的瓦工刘允勤也被调到工地。

周明福那年不满十五岁,为了帮助父母养家糊口,当年秋天,他完小没念完就辍学回到村里,加入到青年突击队,跟那些整壮劳力一起直接投入到“妈妈井”的建设中。为了抢时间,早日建成“妈妈井”,他们在井旁搭起帐篷,靠在工地上,轮班挑灯夜战,特别是到了井快出水那几天,吃、住都在工地上,一日三餐由家人来送。有的突击队员的妻子刚从田里下工回家,抓紧给孩子喂上几口奶,然后将孩子交给在家负责做饭的小脚婆婆,转身淹没在风雪中,给打井的丈夫送去热腾腾的海菜包子和苞米米汤。她们用平凡的爱演绎出一首不平凡的歌,为“妈妈井”的历史写下重重的一笔。

由于那时没啥机械,土石都是他们一锨一镐,用筐子和辘轳运出去的。建井需要石头,男青年便到山上推来碎石,到坍塌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处捡来散石;女青年到各处划搂来石渣子。

打井期间,他们不仅忍受着刺骨寒风,而且也经历了生死考验。在“妈妈井”即将出水完工的前几天,韩孟圆下井时不慎跌入井底,一下子把周明福他们几个小青年吓懵了,连忙用辘轳放下两个青年抢救韩孟圆,这时的韩孟圆已经疼得汗珠子直冒。大家把韩孟圆送到当地部队卫生所救治,他两根肋骨骨折,但他惦记着快要出水的“妈妈井”,仅在家躺了几天,就硬撑着伤体来到工地。

井建成那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庆祝着小岛上又一口大井打成了,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全村人到井边看热闹,望着又深、口又大的井,众人都惊讶的喊:“哎呀,我的妈妈呀!”世间从此便多了个好听动人的名字——“妈妈井”。

时间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听完两位老前辈的深情讲述,我心头瞬间涌出一股暖流,父辈们战天斗地的身影始终在我眼前浮动着。

不久后,我见到现在的村支书,他告诉我,村里准备筹资把“妈妈井”重新修缮一下,围上栏杆,立一块招牌,将“妈妈井”的身世昭示天下,并修一条水泥路,让游人和村民能经常瞻仰“妈妈井”的尊容。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思想的光辉!

今春,我再次回到故乡。

清晨,一轮朝阳从东山升起,金色阳光洒向山川大地。“妈妈井”旁三棵大槐树绿影婆娑,几只喜鹊树间跳动,鸣啭唱春。一群大雁“嘎嘎”叫着,呈人字型,由南飞来。旭家大哥的十几只山羊像一朵白云飘向山间,一只鹞鹰滑过我的头顶飞向大山深处。

种地人老马扯过一根蓝色胶皮水管子伸进了“妈妈井”中,不远处机器轰鸣,水又哗哗流向绿油油的玉米地里……

作者简介:林海,笔名“倚林听海”,长岛人。先后从事过教师、机关秘书等岗位,在乡镇、国企任职过,现已退休。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大众日报》和齐鲁晚报“壹点号”“烟台散文”等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平台。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理事。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乡山川嵩山下,有口妈妈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