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长岛渔号传承300多年的海上古老
TUhjnbcbe - 2023/9/19 19:4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7月19日讯“长岛渔号”源于长岛县渔业区的砣矶岛,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风帆时代渔民创造的一支闯海的歌。具有号词简单,语调粗犷,情绪豪放,领和严谨,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

砣矶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自清朝初期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船大人多,劳动强度增加,则需要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号令,来协调动作,统一步调,指挥生产。于是,以吆喝、呐喊为主要语言,以领合分明、具有音乐美的“长岛渔号”便应运而生。因此,“长岛渔号”具有战胜风浪、争取渔汛、降服困难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粗犷豪放的、原汁原味的劳动之歌,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据《长岛县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砣矶岛后口村有只“大瓜篓“(船名)在烟台港站锚(抛锚),适逢有只天津的“大改翘”(船名)正要掌篷出海,时值雨后,篷绠湿涩,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篷掌起来。砣矶岛上有个号头,绰号“小*奶奶”即刻带领伙计们靠了上去,一个“掌篷号”,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叫了起来,在港的渔民无不钦佩。

“长岛渔号”鼎盛是在民国期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更新,渔号相应处于“低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老年渔民相继退休或作古,“长岛渔号”成为一种无形的文物,被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自上世纪80年代始,被挖掘整理记入《长岛县志》。世纪之交,“长岛渔号”参加诸多的表演活动,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年,“长岛渔号”代表山东省参加象山全国渔歌《号子》邀请赛,荣获作品、表演二等奖。如今,“长岛渔号”延续了多年,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岛渔号传承300多年的海上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