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24 18:07:00
“蓝鲸2号”(左一)等钻井平台停靠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码头“耕海一号”一角山东省烟台市海岸线长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倍。海洋,不仅赋予了烟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也是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烟台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牧场如雨后春笋,海工装备制造水平稳步提升,海洋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海洋产业实现发展加速度、质量再提升。促进渔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站在烟台四十里湾渔人码头远眺,距岸边2公里处海域,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一号”伏波静卧,如同一朵“海上之花”。它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一期项目于年7月投入运营,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耕海1号”由3个养殖网箱像花瓣一样对接在一起,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平台。记者登上平台,发现这里聚集了多项先进技术成果:配备了自动投饵、5G通信、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系统,并通过运用清洁能源、排污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另外,该平台还设置了垂钓位、多功能厅,安装了水下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鱼类生长环境、海水温度等数据。“一期项目总养殖体积3万立方米,每年可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山东海洋集团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贾莹表示,“耕海1号”采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营思路,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构建了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年11月,“耕海一号”养殖的斑石鲷、真鲷和黑鲪等投放市场,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耕海一号”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将由海上综合体平台、休闲海钓长廊组成,打造集养殖、观光、垂钓、住宿、餐饮、科普、科研等于一体的海上平台。二期项目设有综合保障区、海洋渔业科普展厅、餐饮庆典区、宾客住宿区,最大载客量人。近年来,烟台积极引导海洋渔业向深远海拓展、向绿色高效转型,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初显成效。为推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烟台规划布局了莱州湾东部、庙岛群岛、四十里湾、海阳沿海“4带20群”海洋牧场区,“耕海1号”等项目通过发展休闲海钓、海鲜餐饮、海上观光、潜水体验、海产品采捕、海洋知识研学等新业态,成为当地海洋渔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标杆。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带动下,烟台传统渔业生产发生了许多变化:自动化投饵、网衣清洗装置代替了人工作业,工作人员通过监视器可实时掌握网箱里鱼类的生长活动情况。巩固海工装备制造优势烟台芝罘湾畔,海风涤荡,吊机高耸,“蓝鲸1号”“蓝鲸2号”钻井平台停靠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码头边,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检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能看到“蓝鲸1号”“蓝鲸2号”实属幸事,待到返港检修完成,它们将奔赴下一个“可燃冰”开采任务。据介绍,中集来福士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全资子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特种船舶等系列产品。年以来,该公司建造的“蓝鲸1号”“蓝鲸2号”钻井平台在南海海域完成了“可燃冰”试采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中集来福士板块人力资源部助理专员姜传薪介绍,除“蓝鲸1号”“蓝鲸2号”外,中集来福士还拥有2万吨吊机“泰山”号和大型船坞,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海上钻井平台、世界第一艘30万桶圆形储油加工船等,核心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产化率达到60%,成功跻身全球深水海工装备领域第一梯队。海工装备制造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烟台加快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建设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形成了以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巨涛重工、中柏京鲁船业等企业为骨干的海工装备制造集群,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科技创新为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烟台建有省级以上海洋领域技术创新平台3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在海洋工程设计研发领域完成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突破行业重大关键技术50余项。哈尔滨工程大学在烟台打造海工领域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引进水下智能机器人、海洋声学应用、卫星观测等10个领域的先进科研技术。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在烟台落户,力争建成国际知名的海工装备创新中心。海上“东风”送来“绿电”在烟台海阳市海域,一排排百米高的白色风机矗立在茫茫大海上,海风吹过,叶片转动,风机生产的电流通过海底电缆接入电网,点亮万家灯火。今年9月,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电机组顺利并网,借助海上“东风”向陆地输送清洁的“绿电”。该项目实现了海上升压站全国产化,待到全部风电机组投产,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8.2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2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6万吨,对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使用的许多风机设备是在烟台制造。走进位于海阳的远景能源海上风电产业园,海上风机主机、轮毂、塔底平台、电气预处理等生产线已经投产,大型龙门吊、液压轴线车、调试供电系统等运转自如。园区内摆放着数台制造完成的大型海上风机设备,准备运往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安装。该产业园是山东省首个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由远景能源(海阳)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一期项目于年12月开工,新建海上风机总装车间、智能化备品备件仓储管理、中心办公区,新上生产线4条,后期将建设核心零部件厂,引进叶片、机舱罩、电控系统、发电机、变压器、海缆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建设海上运维中心、集控中心、培训科研中心、人才社区等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远景海上风电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业园平方米钢结构生产车间已经建成,备件仓库等完成施工,生产设备已经到位,预计今年年底前将生产制造风机台,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待到全部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将提供人以上就业岗位,并有效带动港口物流、海工、运输、运维服务等一大批海上风电配套产业,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这只是烟台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烟台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的攻坚方案》《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以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烟台大力促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稳步组织实施“海上调水”工程。莱州华电、海阳核电、长岛海岛海水淡化等26个项目投入运营,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4万吨/日,居山东省第二位。金正环保、招金膜天等龙头企业在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宝库。烟台已培育了绿叶制药、东诚药业、瑞康医药、荣昌制药等多家生物医药领*企业,在研海洋来源生物新药品种10个。近年来,东诚药业、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不断加大,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等突破了海洋功能性食品、制品和化妆品等关键技术瓶颈。如今,放眼烟台,海洋经济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居山东省第二位,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4.5%,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沿海地级市前列。(山东省海洋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