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将犯人流放到登州沙门岛,最初其实是中原王
TUhjnbcbe - 2024/3/15 17:07:00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在《水浒传》以及其他描述北宋事迹的典籍当中,登州的“沙门岛”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并且这个地名很有“威慑力”,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市井百姓,闻之无不色变,因为这里是当时有名的犯人流放地。所谓“流放”,是古代刑罚的一种,在史书当中通常称作“徒流”或“配没”,简称“流”或者“配”。被判以“流刑”的人,要被强迫迁徙到上千里之外的边远地区集中看管。这种刑罚虽然艰辛,但毕竟可以免于一死,以皇帝处罚大臣多见,因为这既可以震慑群下,也不至于落一个“滥杀士大夫”的恶名。(北宋的沙门岛,就是现在烟台市长岛县的庙岛)同样是流放,不同的流放地点,也代表不同程度的刑罚。而在北宋时期,如果刺配沙门岛的话,那差不多就意味着是被判处流刑当中最重的一种了。因为就距离而言,沙门岛虽然不及岭南和琼、儋等州,但就条件的恶劣程度而言,却高出对方一等。岭南虽远,但毕竟是大陆;海南虽远,但毕竟是大岛。这两个地方,人口承载力较强,而沙门岛只是渤海当中的一块弹丸之地,可供耕作的田地有限,可供饮用的淡水不多,如果在古代流放到这里,吃饭首先就是个大问题(官方配给的粮食只够两三百人食用,而岛上的人通常远超此数)。也正因为这一点,沙门岛才成为北宋人闻之色变的流放地。(庙岛周边风光)沙门岛上的历史,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介绍文章,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想要讨论的重点是,沙门岛最初是如何被选为流放地点的?因为查考史料,沙门岛作为流放地点,具有明显的断代特征,即唐朝时还鲜有记载,金元之后更无听闻,只有北宋前后这段时间,沙门岛才在历史舞台上如此活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推断,将犯人流放到登州沙门岛,最初其实是中原王朝的无奈之举。《文献通考》中的一段记载,就很有参考价值:“太宗以国初诸方割据,沿五代之制,罪人率配隶西北边,然多亡投塞外,诱羌、戎为患……时江南、湖广已平,於是罪人皆流南方。”在唐代,朝廷流放犯人,多发配至岭南地区。然而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之后,群雄割据,中原王朝只能控制黄河流域,岭南地区不属于自己的统治区域,发配犯人自然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犯人发配到西北,正如上文所说的“五代之制,罪人率配隶西北边”。然而,西北地区靠近党项、吐蕃,被流放的人往往会逃到对方境内,成为边患。因此,无奈之下,中原王朝只能另辟蹊径,这个时候,地处胶东海隅的沙门岛,就逐渐进入中原王朝的视野。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在五代时,岛上就设置了沙门寨。这个沙门寨,一开始可能主要是用于在海上防御契丹(辽东半岛当时属契丹,与沙门岛和登州隔海相望)。但一方面,契丹以骑射见长,不擅长水上作战。另一方面,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背景下,海岛相当于一座天然的监狱。因此,时人逐渐发现,作为流放地点,这里比西北要更适合。沙门岛虽然在北宋出名,但实际上在五代的后期,就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固定的流放地。根据《旧五代史》的记载,后汉和后周时期,不少大臣就被流放至此。比如,后汉隐帝时,“前永兴军节度副使安友规除名,流登州沙门岛”;后周太祖郭威时,“内衣库使齐藏珍除名,配沙门岛”;而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知名的大臣就有四人被流放到沙门岛。其中,右谏议大夫李知损被发配到沙门岛之前,过于低估沙门岛的威力,他还满怀信心地告诉身边人:“看相的人说,自己会被放逐三次,归来之后就可以当宰相,而到沙门岛正好是第三次被放逐。”没想到的时,他这一去没有复返,“岁余,卒于海中。”北宋取代后周之后,经过多年用兵,陆续平定各地的割据政权,将岭南重新纳入统治范围。但沙门岛的地位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岭南虽然恢复为流放地之一,但此时它的名气已经不如沙门岛了。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定都开封的北宋灭亡之后,统治中原的金、元王朝,都城主要设在幽燕一带,而后的明清也是如此,沙门岛就从海上边陲变成了京畿咽喉,作为“流放地点”的功能就逐渐消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犯人流放到登州沙门岛,最初其实是中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