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长岛渔号传唱了380多年的古老不
TUhjnbcbe - 2025/2/15 19:36:00
中国山东网7月18日讯长岛是环渤海地区和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积淀深厚,内涵博大,形式繁多,在北方极具典型的代表性和影响性。特别是有多年历史的渔俗文化,如长岛的渔家号子,是历代渔民常年在海上生产生活中行程,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海上“渔令”的起源。“长岛渔号”源于砣矶岛,至今有多年的历史。该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自清朝初期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时至清末民初,随着渔场拓宽,渔具更新,建造的大风船达多只,成为风帆时代的一支海上劲旅。船大人多,劳动强度增加,“长岛渔号”作为海上生产的一种“渔令”,涉及到整个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建国前,岛中常从莱州雇用“鱼眼”(能根据时令、海水潮汐、颜色,观察判断鱼群大小、鱼量多少和走势的人),使渔号之间有了交流,得到丰富发展。“长岛渔号”鼎盛是在民国期间,渔号从渤海叫到黄海,直至朝鲜和日本,现在胶东和辽东沿海地区流传下的部分渔号子仍有“长岛渔号”内容和韵味。长岛渔家人常年闯海,在生产中演变出了“上网号”、“竖桅号”、“摇橹号”、“掌篷号”、“发财号”等八种渔号,号词简单,语调粗犷,情绪豪放,乡土气息浓郁。它的兴起和传承,与长岛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喊唱形式上是“一领众和”,领者称“号头”,和者称“答号”。喊号时,渔民们全神贯注,所有力量用在一喊一腔之中,在无畏和坚定中张扬着胆略、信心和气势。据《长岛县志》记载,在20世纪30年代,砣矶岛后口村有只“大瓜篓”(船名)在烟台港站锚(抛锚),适逢有只天津的“大改翘”(船名)正要掌篷出海,时值雨后,篷绠湿涩,船上10多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篷掌起来。砣矶岛上有个号头,绰号“小鬼奶奶”,他即刻带领4个伙计靠了上去,一阵“掌篷号”,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叫了起来,在港的各地渔民无不钦佩,争相学喊,“长岛渔号”名声大振。年,砣矶岛大风船参加了解放长山岛战役,年,长岛组织了大风船支援解放舟山群岛的支前活动。“长岛渔号”伴随着大风船一起南下,在我军渡海作战史上写下光彩的一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老年渔民相继退休或作古,“长岛渔号”成为一种无形的文物,被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始,被挖掘整理记入《长岛县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理念的提升,部分劳作型渔号如今逐渐更换了好多新词新花样,但曲调依然那样引人入胜。年11月《长岛渔号》成功申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2月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年6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长岛县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岛渔号传唱了380多年的古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