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民生“最后一公里”处设立监督“红绿灯”
新华上海4月12日电(李荣)“民生最后一公里,是畅行还是拥堵,应该设立一个"红绿灯"。问题解决不畅了,就要及时亮"红灯",刺一刺眼,加一点力。”新近到沪郊嘉定的安亭镇采访,镇上领导说起了这个“红绿灯”的故事。 谁都知道,民生“最后一公里”,居民盼得最切、感受最深,也是*府部门落实最难、协调最烦的所在。只要一个疏忽、一个拖延,就会留下民生的“断头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亭镇在自己的站上正式设立了即知即改民生问题监督“红绿灯”,首批疏理出来的138个问题,全部上。解决了的,亮“绿灯”;正在解决过程中的,亮“*灯”;尚未进入解决环节的,亮“红灯”。 “亮起"红灯",是很刺眼的,何况是在全镇近26万居民的目光之下。”镇上社会工作*委办公室主任毛晓刚说。 上找到安亭镇的官方站,在民生“红绿灯”中发现,目前尚有5盏“红灯”亮着,都是居民反映强烈、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比如有一处新兴小区,居民区之内公共设施都已到位,但小区之外市*道路上的安全探头长期失装,留下治安盲区。 这些“红灯”问题,背后都有“一大堆理由”,一般都是跨上下级、跨部门的“高协调难度”的硬骨头。“过去,只要一句没上级支持镇上自己办不了的话,就可以敷衍过去。但现在,"红灯"一直亮着,大家坐不住。”镇*委书记张黎平说。 其实,只要动起来,再难的难题,总还是有解决的办法,正应了一句大家熟悉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红灯”刺目的督促下,那个市*道路治安盲区的难题,上了镇长办公会,多方出面协调,争取上级部门和市*道路建设方的支持和配合。目前,已形成了初步方案,力争年内启动。“只要一启动、一动手,"红灯"就可转成"*灯"。”毛晓刚说。 至于那90个已亮起“绿灯”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由“红”转“绿”的故事。在安亭,民生“红绿灯”已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在基层干部的心里,由“红”转“绿”,已成为“为民快办事、办实事”的一个标志。镇上实事办负责人金兴华说,像优化乡村公交络这样的民生项目,说大不大,说小也绝不小,涉及的面很广,协调起来很费事,一拖就容易旷日持久。这次,“红灯”一亮,相关部门和人员就密切配合,合力攻关,先收集百姓需求,再合理设置站点与行车线路,并与居民互动反馈。目前,已调整一条线路、新增一条线路,都与最近的地铁线路形成有效衔接。 这个民生“红绿灯”还在细化。由“红”转“绿”,并不意味工作完毕。还是拿公交问题来说,线路优化了,马上就有一个班次加密的问题,一环接一环。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说,民生“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远”,不同的工作细致度,就有不同的回答。 作者:李荣相关阅读:
红绿灯同时亮走还是不走(图)江西新余408个村建民事代办点 打通“最后一公里”重庆银监局: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九三学社助推农技服务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用微信助推茶乡发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图文:交警当“人体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