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故事里的长岛长岛人写的长岛故事
TUhjnbcbe - 2024/3/26 9:33:00

马素平

文友林海大哥从长岛回烟台,带来了学哥徐滔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故事里的长岛》。我作为军二代在长岛出生长大,长岛是我的故乡,但我对长岛的了解远不及学哥徐滔这样的本土作家。手捧沉甸甸的散文集,我爱不释手,争分夺秒,一股气读完。

这本书,分为“渔帆旗帜”“渔家情怀”“渔场牧曲”“渔乡史迹”“渔村情思”“渔谣舷歌”“渔岛风情”“渔号潮音”八个篇章,计有篇、26万多字。题材百花齐放,内容丰富多彩,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鲜明地突出了讲好长岛故事、传播长岛声音、展示长岛形象的主旋律,全方位地展现海岛渔乡独特的文化魅力。用长岛朋友圈里的话说:“这是我们长岛人写的长岛故事”。

“渔帆旗帜”作为新书的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长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最早王永利在后口村播撒革命火种,到发展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守龙,从张德昌在磨石嘴村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到组建第一支海岛革命武装,从第一批革命青年参加八路军,到令日伪闻风丧胆的海上游击队,从直挂云帆北渡沧海东北大运兵,到解放长山岛和舟山群岛的支前英雄,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永远都是一支最重要的革命力量,基层党的组织永远都是最坚强的战斗堡垒,一批又一批长岛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了打击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渔家情怀”和第三章“渔场牧曲”,集中讲述了长岛人以特有的开拓创新精神,翻越高山,跨越大海,战风斗浪,浪遏飞舟,在长山八岛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海上渔村,创造了独特的海岛文化和渔业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岛人以特有的闯海人气概,冲出渤海海峡打到黄海、开发东海渔场和东海外海渔场,并闯过浪涛滚滚的台湾海峡来到云飞浪卷的南海撒网打渔,率先跨越四海的长岛人,也是第一批走出国门勇闯西北非和西太平洋渔场的群众渔业“领头雁”。在每一次的自然灾害面前,在每一次抢险救灾中,在每一次海难大营救中,长岛人都能力挽狂澜,大显身手。

改革开放以来,长岛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扬“难不倒的长岛人,堵不死的长岛路”的闯海人精神,干群一心,艰苦创业,发挥党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实施“耕海牧渔建宝岛,齐心协力奔富裕”的战略目标,短短十几年时间实现历史性跨越,年7月20日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小康县”。

《故事里的长岛》这本书,还在“渔乡史迹”“渔村情思”和“渔岛风情”几个篇章中,较为系统连贯地介绍了长岛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海岛传说、渔家故事等等,既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作者徐滔在“渔谣舷歌”和“渔号潮音”两个篇章中,用较多的篇幅描绘了长岛的风光、物产、海鲜、美食、奇礁、异石,细读下来,犹如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长岛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宛若一首首琴瑟和鸣的渔乡乐章,好像渔舟唱晚的小夜曲,让人回味悠长。

苍穹下,是长岛人民的辽阔舞台;山海间,是创业勇者的歌咏大赛。一边是耕田者的农歌曲,一边是闯海人的渔号谣。山海相应,渔农结伴,大海扬波作和声,长岛人歌动地诗。作者徐滔在《故事里的长岛》这本书中,更多地向我们展示了长岛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俗故事、创业故事的同时,还向我我们描画出一个仙境长岛、魅力长岛、美食长岛的迷人海岛,带着我们一起走近长岛,分享长岛那些好故事。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自年以来,学哥徐滔在报刊发表各种文章多篇,发表、出版文学作品60万字,著有《妈祖缘长岛情》《故事里的长岛》《照片里的长岛》等,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里的长岛长岛人写的长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