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长沙公交往事ldquo钢铁直男rd
TUhjnbcbe - 2021/3/18 3:07:00
长沙公交往事(11)

枬子编辑

马桶

长沙公交往事(1):最早的公交车

长沙公交往事(2):1路车又称“圣地专线”

长沙公交往事(3):“医院专线”2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4):“公园专线”3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5):中巴车记忆

长沙公交往事(6):“谈爱专线”5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7):6路线与8路线

长沙公交往事(8):没变过的7路线

长沙公交往事(9):一路向南的9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10):11路,拐过了八道弯

《公交往事》这个系列前几期出来后,有读者争论公交线路的“四大金刚”是哪四条,也确实不好定,十一条市内线路各有特色。但无论按什么标准区分,12路线都有一席之地。因为12路太重要,太独特,在八十年代是长沙城最耀眼的名片,连通长沙城两大标志性建筑:火车站和湘江一桥。

很多外地人到长沙来,别的地方都可以不去,火车站和湘江一桥是一定要看的。

年10月1日,长沙湘江大桥建成通车图源:《长沙晚报》

12路是唯一一条从城东直接开往城西的公交线路,也是唯一一条整条线路没有拐一个弯,全是直行的线路,直得不能再直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钢铁直男”。老长沙人都开玩笑,12路的番号应该改为1路或11路,更为形象贴切。

12路线年5月开通,由老火车站至长沙新站,全长5.5公里;年8月1日改由五一广场至长沙车站;年10月1日,由五一广场延长至溁湾镇,全长6.1公里,在11条市内公交路线中是第二短的,只比5路线(5.1公里)略长。

12路走的是五一路全程,大家都熟悉,这里重点讲讲五个广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沙有七大广场(《长沙市志》语),分别是五一广场、建湘路广场(今芙蓉广场)、袁家岭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劳动广场、东塘广场、溁湾镇桥西广场(八十年代后期伍家岭广场成为长沙的第八大广场)。广场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一般是两条以上交通主干道的交汇处,是城市道路枢纽。除了南边的两处外,其他五个广场均位于东西中轴线的五一路上。

当然,现在的八大广场大多既无环形交叉路口,又无街心花园(中心岛),多建起了高架桥,已不能称为广场了,只剩下了火车站站前广场基本维持原样。而建湘路广场(今芙蓉广场)已移至芙蓉路与五一路交叉处的西北角,算是一处小广场。原五一广场建起高架桥后,也在东北角建了个广场,算是新五一广场吧。

五一路横亘市区中央,东起车站路,西止沿江大道,连接湘江大桥,由五一西路、五一中路,五一东路组成,全长4.14公里。沿线高楼林立,商业、服务网点鳞次栉比,是长沙市最宽最直和通行能力最大的东西轴路,年被评为湖南“最美一条街”。

80年代初,五一路全景图源:《新湖南》

五一路分成几段,用了多年时间才最终建成的。五一路的首成段是五一西路,该路段东起建湘路(原东站路),西止沿江大道(原大西门轮渡码头),长1.55公里。年,市*府决定兴建一条东西干线,作为联结老火车东站与大西门航运码头的直达捷径,以发挥水陆交通运输的作用,并改变旧城区东西向干线少的布局。由市建设局设计并组织施工,拆除了大西门正街、永丰仓、皇仓街、小观园、万庆街、万寿街及仓后街、皇仓坪、落星田一部分,拆让商店及住户户的房地共平方米。

年7月开工,翌年5月1日通车。

五一东路东起车站路,西止韶山路,长1.38公里。年,修筑京广铁路复线,计划将火车东站迁到杨家山新址,为便利市区与新车站间的交通,按规划将五--路向东延伸;年设计,当年动工兴建,不久就因压缩基建而停建;年,为配合长沙-韶山的铁路通车,沟道市中心与火车新站的交通,并适应战备疏散市区人口的需要,决定续建;次年二季度,继续建成,五一东路至此初具规模。

五一西路最先建成,年东段建成及火车东站迁往新址后,由于中段未通,东西连接受阻,河西及市内至火车站的车辆都要绕道一公里汇集于八一路通过,使该线交通经常拥塞。12路线刚开通时,也要在八一路绕一个弯,因此,省、市*府决定于年修建五一中路。

该路段东起韶山路,西止建湘路,连通东、西段,长1.21公里,由市*工程公司施工,当年5月1日开工,天全面建成,评定质量优良,创造了长沙市*工程建设高速优质新纪录。9月30日,五一路全线通车。从火车站至溁湾镇全线畅通。

12路也是站点最少的一条线,只停火车站、长岛饭店、袁家岭、迎宾路口、湖南旅社、五一广场、溁湾镇7个站。

起点站是火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是长沙市最大的广场,面积达平方米。年4季度开工,年5月建成,分为南坪、北坪和中坪。年,海外侨胞彭立珊捐赠设备,于广场中央增建喷泉一座,四角设高压氙灯照明,后来因影响交通又拆除。

在长沙火车新站建成前,市内并无从东边开出的公交车,多从更靠市中心的袁家岭、老火车站经过。新站落成后,公交线路也有一个新的契机,市内的11条线路中,有1、7、9、12四条线路以火车站为起始点延伸至南、北、西边。另有10、14、31三条郊区线从这里发车,分别开往东湖、*花镇和枫树铺(郊区线路下篇讲)。

火车站站广场的公交状况极为复杂,从南坪、北坪、中坪发车的都有,刚开始比较简单,往南边开的就从南坪发车,往北边开的就从北坪发车。12路线一开始是从中坪发车的,中坪建了喷泉后又移到北坪。几十年来反反复复改过很多次,现在火车站周边的道路多了,公交车则按方向分流。

公交车的起点站都有一间公汽公司调度室,一般归所属车队管,也有两家车队共用一间的。大多是临时性的板房,司机到站后要去调度室签到,休息一会。

起点站发车开始是由调度室敲钟,后来改成电铃。火车站这里的调度室有三间,南、北、中坪各一,发车是喊喇叭“某某号车走哒”。别的起点站乘客听到电铃一响,就知道是排在最前面的一台车发车。火车站这里始发的公交车多,多的时候停了十几台,调度室喊的既不是线路也不是车牌号,而是车队内部的编号。乘客往往在几台车间疲于奔命,不晓得到底哪台先开。

12路车所停的七个站,除了五大广场外,就只停长岛饭店和迎宾路口两处。长岛饭店站其实离火车站很近,但因为这里除了有长岛饭店,还有芙蓉宾馆,都是长沙当年最好的宾馆,故还是单独设了一站。

刚建成不久的芙蓉宾馆图源:网络

迎宾路口则有省*府驻地。

12路停的第二个广场是袁家岭广场,这里是长沙最重要的两条主干道五一路和韶山路的唯一相交处(当年长沙仅有三条主干道,另一条是劳动路)。袁家岭广场地处繁华地段,车流不断。年兴建韶山路时初具雏形,待年拉通五一路全线后建成此广场,中央设环岛花坛,绕周车行道宽20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面积有平方米。年,广场改建成立交桥。

下一站是湖南旅社,这里是建湘路广场,是五一路与建湘路的交叉口,以前的老火车站就在这里。年建五一中路时由原老火车站前交叉口改建。中央原设椭圆形环岛,八十年代中期车流量大幅度增长,交通常被堵塞,年4月,拆除环岛,设岗警台,四方车辆均可直线行驶。紧靠着建湘路的芙蓉路建成后,原来的广场周边被拆除殆尽,建湘路口仍然保留,但广场却已不存在。

后来在路口的西北角建了处新的广场,即今芙蓉广场。

再来就是五一广场了,五一广场位于市区正中心,面积并不大,是五一路与*兴路的交叉口,商业繁荣,人车密集,年随五一西路建成。

五一广场在长沙的地位自不用多说,尤其是我小时候的“文革”时期,几乎天天都有集会,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牙老倌那时不用上班,天天都抱着我去五一广场看热闹。

最热闹的一次,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日子,我还只有三岁多,传说卫星会从长沙上空经过,被牙老倌抱着在五一广场呆了一整天,人山人海,到处挤人不通,最终什么都没看到。

小学有段时间我在长跑队训练,体育老师是个懒人,就住在五一广场背后的走马楼,每天早上7点钟在五一广场语录碑下等着我们从家里跑过来,然后绕着五一广场跑圈,他则在*兴路口一边吃早餐一边盯着我们。等他吃完早餐,训练也结束了,我们赶快往回跑,7点40要到校。

时间太紧,又累,没过多久,长跑队就一个人都没剩,全体退队了。

五一广场也是折腾次数最多的广场,年,拆花坛,建毛主席塑像塔,后又改成矩形语录碑,四面都绘有毛主席语录或诗词,均为主席手写体。我只记得其中三面的内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七十年代的五一广场,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年,改建五一西路时,将语录碑拆除,改设岗警亭,随后又撤亭恢复花坛;八十年代中期由于车流增大,四向横道互相交织,交通经常堵塞,为扩大通行能力,又拆除花坛,广场中央设岗警台,四周设护栏,安装18米高柱氙灯四盏照明,路面宽阔,车畅其流;年开挖地下通道,并设地下商场,将横过五一路和*兴路的行人引入地道;年又拆除地下通道,改建立交桥和市民广场;年为修建地铁,拆除只存活了十多年的立交桥。

几经折腾后,五一广场变成今天这般模样,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城市主干道路交叉点。更为可惜的是在近二十多年的建设中,五一广场周边极具特色的建筑几乎被拆尽。整条五一路上只余五一中路上的中苏友好馆(医院)和老市委大楼(今工商银行)两栋,外观多次粉刷后也是面目全非。

五一路在八十年代被誉为为湖南“最美一条街”是有道理的,当时的五一路美轮美奂,赏心悦目。两边遍植广玉兰和法国梧桐,建筑风格也各有特色。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五十年代初,其著名的有长沙港大楼、五一路百货商店、湖南剧院、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湘绣大楼、五金大楼、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中苏友好馆、五一路邮电局、长沙饭店、湖南省第一招待所、长沙市委大楼等。这些楼房不仅建筑质量一流,而且讲究形式,既有现代化的式样,也有中西合璧的结构。

这里只讲我去的最多也是印象最深的两处,一栋是西南角的湘绣大楼,我姨妈曾在此工作。主楼为六层,两边各五层像飞机翅膀一样展开,在这一带的建筑中占地规模最大。其他建筑的顶部多是铺的红色机制瓦顶,只有湘绣大楼是灰白色,显得卓尔不群。

八十年代初的五一广场和湘绣大楼图源:网络

另一栋是东南角的省供销合作社,俗称“合作庙”,我曾在它门前摆过地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屋顶有飞檐,最独特的是它的屋顶是蓝绿色的。视觉效果非常好。

门前停的那辆通道车应该是6路或12路图源:《湖南省志·商贸志》

省供销合作社大楼年竣工,造型和风格一如庙殿,故时人谓之“合作庙”,反映了当时中西合壁的建筑思潮。可以说是长沙五十年代以后新建的建筑中最美的一幢楼,可惜最终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现在的五一广场周边及五一路上都是高楼大厦,全无特色。我一些见识过八十年代五一路美景的外地朋友再到长沙来都扼腕叹息,好好的一个标志性广场怎么变成这样了?和其他三线城市的城中心没有任何区别,可说是长沙城市建设的一大败笔。

12路自湘江一桥过河,直抵终点站溁湾镇桥西广场。自湘江大桥桥西引线终端至广场这1.01公里的路是枫林路,枫林路过溁湾镇桥西广场后接长宁路,为长宁路(国道)进入市区的西大门,系年建湘江大桥西引线的西向延伸段。

溁湾镇桥西广场位于湘江大桥西的枫林路(长宁公路市区段)与麓山路交汇处,为市区西大门,是国道和长宁、长坪路进人市区中心必经之道,系年改建桥西引线与麓山路交叉口时兴建。广场系河西公路交通枢纽,面积只有平方米,是七大广场里面积最小的。这个广场不仅小,还是个三角形地带,西边背靠枫林宾馆,东边是枫林路,南边是麓山路,西北方向是长宁公路市区段。

几乎每个老长沙人都坐过12路车,原因无他,家里总有外地亲戚来长,不是要去火车站接人,就是要去看湘江一桥,或是过河去岳麓山玩。我也不例外,仅有的几次坐12路车,都是陪亲戚坐的。

今天的12路公交仍是由东往西开,只是不再是全程直线,终点往西延了不少。从五一路过河以后沿枫林路走,拐个小弯通向望城坡,终点停汽车西站。

作者介绍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沙公交往事ldquo钢铁直男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