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29日讯(记者卢伟霞)29日上午,烟台市*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民*事业发展情况专场。烟台市民*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全市“十三五”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工作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民*系统践行“民*为民、民*爱民”理念,扎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累计支出民*事业费多亿元,惠及困难群众多万人次,为提高全市民生保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民*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社会救助*策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城乡保障水平更加均衡,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扎实成效,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困难群众救助效能显著提升。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低保、特困供养办理时限由过去4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支出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理时限同步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急难型救助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小额临时救助由乡镇(街道)直接审批;同时,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目前已有8个区市完成下放,社会救助的时效性持续增强。加强核对信息化建设,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实现了部、省、市、县、乡五级纵向贯通,横向部门之间实时共享数据源由6个增至14个,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连年提高。连续6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年首次实现了县域标准统一。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元和元,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48.8%和86.2%,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由1.68:1缩小到1.34:1。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年实现了由按供养方式确定供养标准到按个人自理状况确定供养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年每人每月元、元分别增长到每人每月7元、元,分别增长36.3%和57.1%,失能、半失能和自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别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3、1/6、1/10,为每人每月元、元、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大幅提高,平均增长70%以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平均涨幅55%以上。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更加充实。全面落实救助保障*策,按时足额为困难群众发放保障资金,全市现有低保对象人、特困人员人,五年来累计发放保障资金20.07亿元,开展临时救助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7万元。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年来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96万元。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连续9个月启动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于3-6月份阶段性提高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1倍,同时首次将孤困儿童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健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五年来累计为10.76万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5.58亿元。健全孤困儿童救助保护网络,全市现有2处集养、治、教、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14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5处儿童之家、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人、村(居)儿童主任人,连续5年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市名孤困儿童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累计发放保障资金余万元。改进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常态化救助行动,探索总结的寻亲和护送2个《规范》成为省级地方标准,五年来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人,成功帮助名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加快慈善事业发展,五年来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4.15亿元,组织实施精准扶贫、情系学子、夕阳扶老等六大类23个慈善救助项目,累计支出款物4.11亿元,受益群众达到15.84万人次。疫情期间,各级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34万元,有力支援了疫情防控大局。加强慈善义工队伍建设,全市慈善义工发展到6.8万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多个场次,无偿服务超过万小时,慈善救助重要补充作用充分彰显。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精准有力。始终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出台系列文件,统筹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策有效衔接工作,完善支出型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保障措施,建立主动告知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织密扎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安全网。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贫困人口中低保、特困人员人、占比73%,其中重度残疾人单人纳入保障10人、占比99%,确保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持续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促进了*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城乡社区治理成果丰硕。年以来,烟台市先后承接了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是全省最多的地市之一。烟台坚持以实验区建设为牵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领·多方共治”社区治理模式,经验做法得到民*部和省民*厅宣传推广。芝罘区围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形成“精准发现—汇总分类—统筹设计—联动实施—双向评估”五步闭环民需项目服务法,两年多来累计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万余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0余项,组织协商次,达成协商成果个,相关经验被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介,并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工作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训班上作了推广交流。招远市打造了集8大平台于一体、县乡村互联互通的智慧社区平台,顺利通过民*部“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中期评估。福山、莱山、龙口3个区市分别围绕全科服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村级民主决策的实验主题,开展了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完善三年行动,全市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部提升一遍,五年来累计投入万元用于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平均面积分别达到平方米/个、平方米/个。
基层*权建设持续巩固。圆满完成第十二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通过“实施自荐参选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办法、明确村‘两委’换届选举贿选查处办法、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会场设置标准、建立镇街集中教育转化*支部”等方法,规范换届流程,严明换届纪律,确保了全市个村、个社区顺利完成换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会场设置规范成为全省首个市级地方标准。深化城乡社区协商实践,打造形成系列社区协商品牌,芝罘区“阳光17议”社区协商做法被民*部推介展示,招远市村级议事协商经验今年在全省乡村组织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作了专题介绍。加强乡镇*府服务能力建设,龙口市乡镇*府服务能力建设做法,被评为首批全国乡镇*府服务能力建设十大典型经验,并在全国乡镇*府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社会组织健康蓬勃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投入1.2亿余元新建“双孵化”基地15处,实现了市县全覆盖。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力度,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到个,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6万余个。连续5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培树社会组织*建品牌10多个,培育优秀社会组织*组织、*建示范点50余个,社会组织*的建设拓面提质。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制定出台系列文件,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执法监管机制,圆满完成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机关脱钩,妥善做好社会组织登记职能划转,规范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和等级评估,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定期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0余万元。依法严厉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非法活动,对49家社会组织予以行*处罚,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80余家,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取得长足进步。鼓励扶持社工机构发展,全市社工机构由2家发展到45家,提供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烟台市众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西藏扶贫服务示范项目”被确定为中央财*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烟台微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被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评为优秀社工机构。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提升薪酬待遇水平,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人。修订完善《烟台市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连续举办三届烟台和谐使者评选,评选和谐使者81名,引领推动了社会工作健康发展。鼓励引导志愿服务发展,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到91家,注册志愿者超过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6.12%,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民*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绿色文明惠民殡葬落地见效,婚姻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行*区划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养老服务加速转型升级。统筹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全面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备案养老机构达到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多处,各类养老床位6.5万张,“康养胜地·福寿烟台”颐养安居城市品牌更显靓丽。
年,烟台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烟台市坚持以试点为牵引,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及服务目录,探索形成“*府主导+品牌连锁+机构延伸+农村互助”四位一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大多数老年人就便就近享受到专业养老服务。逐步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全市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处、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8%,建成农村幸福院处、服务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75%,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2处、覆盖率达到95%。建设启用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信息网,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省市县三级联网,实现养老信息化服务标准、模式、管理和调配“四个统一”,全市建成养老服务热线平台14处,入网老人达90余万人,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余家,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便捷度。大力发展市民社区食堂,建成运营市民社区食堂73家,日均服务社区居民1.5万余人,其中老年人余人,探索形成了市场运作、*府补助、服务老人、辐射社区的市民社区食堂“烟台模式”,既保证了“一碗汤”的距离,也满足了“一碗汤”的幸福。
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从养老服务用地优惠、用房保障、税费减免、建设运营补助、人员补贴等方面强化支持,给予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同等补助*策、国内与涉外养老机构同等优惠补助*策,依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备案管理,为市场主体公平有序参与养老服务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养老服务业招引培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烟台)国际养老服务业暨老龄产业博览会、养老服务业高峰论坛、中日韩养老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等系列展会活动,引入德国蕾娜范集团、北京儆堂集、上海九如城等大型养老企业,成功签约胶东半岛养老服务联盟。同时,加大本地养老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培育出五福堂、盛世桃园、乐天养老等本地品牌,促进了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全市民办及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占比达到74%以上,2家养老机构荣获“山东最具影响力养老服务十佳品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五年来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4亿多元,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新建各类养老项目个,有力促进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公益金归集和使用监管,福利彩票销售收入超过61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7亿多元,福利彩票销量和市场份额稳居全省前列,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基本养老兜底能力持续增强,保障困难群体老有所养。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新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处,撤并乡镇敬老院41处,敬老院数量由“十二五”末的处减少到85处,芝罘、福山、莱山等6个区市实现了特困人员相对集中供养,供养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跃升。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建立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对60-79岁、80-89岁、90-99周岁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80元、元、元,全市享受补贴的老年人达到4万余人,年发放资金4余万元。积极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户困难老年人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方便了老人日常生活。加大*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对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老烈属、老伤残*人等群体,提供每月不少于30小时的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加强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全市13个婚姻登记处全部免费颁证,婚姻登记合格率保持在%。深入推进婚姻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将涉外婚姻登记权限全部下放到区市实施,婚姻登记实现“全市通办”,并可同步签发电子证照。积极推进殡葬领域改革,推进绿色殡葬和公益性骨灰堂、公益性墓地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持续开展公益性海葬活动,实现惠民殡葬均等化,城乡居民骨灰安放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生态安葬比例达到40%以上,应火化遗体火化率保持在%。着力优化殡葬服务机构布局,改扩建的福山、牟平2处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关停芝罘区殡仪馆火化服务。积极推广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加大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连续举办5次公益性海葬活动,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初步形成。
区划地名管理全面加强。圆满完成“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蓬莱区”以及部分乡镇行*区划调整任务,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推动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国家地名信息库信息更新工作,形成普查数据4万余条,修测标绘成果图余幅,增设、换置地名标志标牌余个。加强地名保护与地名文化宣传,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档案库和保护名录,对余条历史地名进行了抢救性普查,与市委宣传部、烟台电视台合作拍摄《叩街问巷》《村名探源》节目余期,栖霞市制作的《李元章:栖霞的活字典》专题片荣获民*部“美丽中国·地名寻梦”活动一等奖。加强平安边界建设,连续5年开展了“边界和谐走廊”创建活动,完成界线联检任务,确保了边界和谐稳定。
点击查看现场图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