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71年杨振宁回国后,周总理宴席上向其询问
TUhjnbcbe - 2023/3/15 19:48:00
白癜风要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608/4635790.html

杨振宁和李*道

前言

“李*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时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如此地羡慕两人。

其实相对于我们国人而言,比较熟悉的是,年杨振宁与李*道因宇称不守恒定理的发现,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也就是这样的关系,两位物理学界的天才,后来却分道扬镳,两人之间的矛盾,不仅仅关乎于两人之间,还对中国、对世界、乃至对整个物理学发展史都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友谊之始

年杨振宁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并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而也就是第二年李*道经由吴大猷教授的推荐也赴美留学,并且也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

同样是在异国他乡学习,又都是中国人,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结识了。

不过从年龄上来讲,杨振宁要比李*道大4岁,又是早一年去的美国,因此在美国生活的经验要比李*道要多一些,所以早年李*道没少受杨振宁照顾。

李*道去美国,其实是承担着特殊使命的。

李*道年轻时候

早在40年代初时,蒋介石就意识到了原子弹的重要性,因此他找到了西南联大物理学教授吴大猷、数学家华罗庚等人,并提供一个大礼堂作为研究场所,希望他们能搞出原子弹。不能不说蒋介石的想法还是太过天真,毕竟以当时中国的情况而言,想要搞出原子弹来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吴大猷建议:要搞原子弹,要先培养人才。

李*道当时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被选中到美国学习原子弹技术,可当时美国对原子弹技术根本就不开放,原本准备好的考察小组也只好解散。不过根据指示,李*道他们可以用领取的经费在美国深造,因此才考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学习理论物理。

费米可不是一个一般的老师,作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在理论和实验物理上均有了不起的成就,还获得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可控和反应堆,因此被称为是原子能之父。

“原子能之父”费米

李*道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的时候,杨振宁已经是小有名气,他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对学校也比较熟悉,在接到吴大猷的信以后,杨振宁为李*道提前预定了大学国际公寓的房间。

两人彼此熟悉以后,很快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且开始联名发表论文。

杨振宁后来如此形容他和李*道的关系:

比我们和我们之间的太太关系还要亲密。

不过有一件小事,却在李*道的心里埋了一根小刺。

年夏,杨振宁、李*道以及两人的好友凌宁一起开车到西部旅行,临行之前三人决定合资买一辆二手的汽车。

年夏凌宁、李*道、杨振宁在一起

可就在出发之前,杨振宁提出买这辆二手车由三人付款,回来以后再由李*道一个人付款买下这辆车。

当时李*道拥有双份奖学金,因此经济上比较宽裕,所以对杨振宁的提议不可置否,只是心里面却暗自觉得有一些不爽。季羡林之子季承曾作为李*道助手12年,后来写了一本书《李*道传》,书中李*道对杨振宁这一行为,评价为“精于算计”。

不过当时两人的友谊并没有受到影响。

年,李*道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但受到 的影响,当时加州的反华的情绪十分高,李*道在加州过得并不如意。杨振宁得知情况以后,找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提议邀请李*道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来一起做研究。

杨振宁夫妇与李*道夫妇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杨振宁已经于年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还和李*道的导师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已经略有名声,因此杨振宁能在奥本海默的面前说上话并不稀奇。

年9月,受邀的李*道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杨振宁一起从事研究。奥本海默对杨振宁和李*道的才华很看重。

“李*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不仅如此,两个年轻的中国人所写的论文,还引起了爱因斯坦的重视。年,杨振宁、李*道受邀前往爱因斯坦家中,双方谈了很长时间,临走时爱因斯坦上前握住李*道的手对他说:

“祝你未来在物理上成功。”

杨振宁与李*道两家人合照

两人不仅在科研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就连彼此的家也住得不远,两家人的往来也被普林斯顿传为佳话。

可随着两人友谊的逐渐深入,矛盾也紧跟着产生了。

署名之争

杨振宁与李*道的第一个物理学研究,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

一共两篇论文,第一篇论文的署名,是杨振宁在前,李*道在后,而第二篇的署名是李*道在前,杨振宁在后。

有关论文署名的问题,如果是两人共同研究的结果的话,署名按照国际范例,一律以名字首字母的排列顺序,按照这样的逻辑规范来看,李*道的名字确实应该在杨振宁前面。

可就在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杨振宁找到了李*道,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李*道的前面。因为他比李*道要大四岁。

杨振宁、李*道合照

李*道一开始很不理解杨振宁为何要违反国际惯例,也有些吃惊,不过出于两人友谊的关系,后来李*道还是同意了,只是在第二篇论文发表前,李*道说服了杨振宁,还是按照国际惯例来。

这次两人合作虽然是圆满结束,可无形中也让李*道心头的那根刺更大了。

说起来在论文署名问题上,杨振宁一开始其实是打算让李*道的名字排在前面,因为李*道到美国以后,物理研究事业一度不是很顺利,可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却表示反对,还说李*道这个人不值得他这样信任。

当然署名这件事,杜致礼也“横加干预”,李*道是不知情的。

李*道在普林斯顿期间,再也没能和杨振宁共同研究任意一个项目。年李*道离开了普林斯顿,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助理教授,年李*道升任正教授,这一年他年仅29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李*道离开了普利斯顿以后,原本是想与杨振宁拉开距离的,可没想到的是,两人还是因为科学研究再一次地走到了一起。

杨振宁、李*道

从年到年,两人共同写了32篇论文,署名都是李前杨后,这一时期也是两人科研历程中,发展最快的时候。李*道也不得不承认:

“我们在一起工作,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宇称不守恒定理。

有关宇称不守恒定理,也是李*道率先提出来的。

年,杨振宁开车从长岛出发到哥伦比亚大学找李*道,两人在办公室简单的探讨以后,随后一起到街上的咖啡厅喝咖啡,李*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的想法,杨振宁一开始表示强烈的反对,两个科学界的巨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杨振宁最终被说服。

两人讨论到最后,杨振宁已经被完全说服,他告诉李*道:

“先不要急于发表上述这篇论文,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突破,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将整个弱作用领域一下子都占领下来,这样显得更有意义。”

李*道认为杨振宁提出的建议很合理,因此两人回去以后,各自计算出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就突破了这一理论研究。

杨振宁、李*道在瑞典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这篇宇称不守恒定理的论文,署名是李前杨后。

这篇论文也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篇论文。

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李*道、杨振宁共同分享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本一切都是很顺利,没想到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后,杨振宁却忽然提出,希望能够在领奖时按照年龄顺序排在李*道前面。不仅如此杨振宁还提出,晚宴时杜致礼希望能由国王作陪,所以进入晚宴现场时,杜致礼要走在第一个,而杨振宁走在第二个,由王后作陪,李*道和夫人秦惠箬只能走在最后面。

也许是气愤的缘故,李*道直接拒绝这一提议,杨振宁又去求了秦惠箬,秦惠箬劝说李*道:

“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

李*道没有再坚持,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成为两人决裂的导火索。

杨振宁

年5月12日,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讲述李*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定理的故事。

李*道收到杂志寄来的样稿后没有什么意见,可杨振宁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

首先是文章中凡是提到两人名字的地方,杨振宁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李*道之前,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两人合作研究并写下的论文的地方,在关于两人署名上,也要在旁边特别标注,是出于国际惯例的缘故,不仅如此文章中提到杜致礼的地方,杨振宁也要求要排在李*道夫人秦惠箬前面,理由是杜致礼要比秦惠箬大一岁。

李*道心里很不高兴,认为杨振宁是小题大做,而杨振宁却认为,文章中存在“某些令人痛苦的地方”。

不仅如此,当天晚上,杨振宁又打来电话,声称那些备注可以不加,但文章中凡是提到李、杨名字的地方,都要改成杨在前李在后。

李*道心里本来已经憋了火,这时候杨振宁还提出了要求,于是电话里说了很重的话:

“建议今后不再合作。”

杨振宁在电话那头大哭,虽然他仍然表示了想要继续合作的愿望,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李*道的要求,两人暂停合作。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年11月,李*道向奥本海默提交了辞职书。

面对两个绝世天才分道扬镳,奥本海默十分生气,他言辞激烈地说道:

“李*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影响深远

杨振宁和李*道,对于彼此之间的矛盾,后来都有撰文赘述,当然两人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去阐述问题。

季承在创作《李*道传》时,也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对两人的态度都有所收录,他曾在采访中对记者说:

“我写他们的恩怨,是抱着客观的态度历述事实,不偏不倚,不做结论。”

杨振宁与周总理

年,杨振宁回国访问,成为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的第一人。

对于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中国也表示出了足够的重视,周总理亲自设宴款待杨振宁一家。宴会上,周总理主动提到了他和李*道的关系:

“你们有没有不合,是因为夫人而不合吗?”

面对周总理的提问,杨振宁不好回答,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

“有恩怨,不是因为夫人。”

一句简单的话,轻飘飘地带过。

而比较有问题的是,两人的矛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基础科学的建设。

李*道、杨振宁与吴大猷

七十年代以后,杨振宁和李*道先后回国,对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可两人的矛盾纷争,也一起被带了回来。

季承曾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推而广之,似乎只要是李*道赞成的,杨振宁就反对。杨振宁的个人意气远超出了高能物理领域。意气的来源完全在杨振宁。相反,李*道却没有表示出对杨振宁回国后所作所为的个人意气。人们看不到‘只要杨振宁主张,李*道就反对’这种现象。”

年,杨振宁回国访问,邓小平接见后询问他:“中国现在要不要建正负电子对撞机。”

杨振宁说:不要

李*道陪同邓小平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杨振宁一直反对中国建造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理由很简单,中国还不具备条件建造大规模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理论还跟不上,做的太多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得不偿失,而且要耗费数以千亿的资金,划不来。

年,邓小平访美,遇到了李*道,于是问了他和杨振宁同样的问题,李*道思索再三,回答了一句:“要建。”

李*道所提出的要建,同样也不是无的放矢,相反如果中国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就能够随时掌握国际上高能物理的最新动态,精准的判断研究方向。

两个同样都是当世最伟大的科学家,可针对同一个问题,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杨振宁和李*道,在对国内科学研究的建设上,分别都提出过相反的意见,李*道主张重视基础科学,杨振宁力主搞应用科学;李*道创立特殊的考试办法帮助中国学子赴美留学,杨振宁就说是“丧权辱国”。

你说两人都是为了意气之争,只怕也不尽然。

杨振宁

当然相比之下,杨振宁在科学界的影响更大,因为除了因为宇称不守恒定理获得了诺贝尔奖外,杨振宁还提出了杨—Mills规范场论,不亚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誉为是在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学成就。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回到了中国,并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籍,事实上很多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71年杨振宁回国后,周总理宴席上向其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