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生态旅游,如何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TUhjnbcbe - 2023/3/20 20:28:00
怎么确定是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67176.html

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态,追求美好已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时尚选择,生态旅游就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那么在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背景下,如何做好生态旅游,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发展溯源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年首次提出。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CeInternationalEcotourism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随后,中外专家和各种旅游组织又纷纷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生态旅游作出了不同角度的定义。

《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也为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示范区做了诠释。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我国生态旅游始于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业态,至21世纪世界旅游产品发展的主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其主要特点是知识性要求较高、参与体验性强、客源市场面广、细分市场多,如森林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野营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及环保科普旅游等都可以纳入生态旅游的范畴。从资源吸引要素角度来看,生态旅游产品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类旅游产品。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及其本质的释放是自然景观旅游产品表征或特色的展示,展示给旅游者的是能够构成景观的资源体,如峰丛、沙滩、雪山等。人文景观旅游产品以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如寺院建筑、历史建筑遗迹、古城、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等。

*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国家对生态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年也是生态旅游年,其主题是“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年)》,确定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配套体系建设任务,并就实施保障做了具体安排,是未来十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年为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共同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指出要发展生态旅游业。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行业标准;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进生态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验、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等,倡导智慧旅游、低碳旅游;在贫困地区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0处精品森林旅游地、20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30个森林特色小镇、10处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试点基地等。

年4月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对开展荒山荒地、黑臭水体、石漠化等综合整治的社会主体,在保障生态效益和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获取收益。

此前,山东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基础上,结合省内生态旅游发展实际情况修订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规定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在年山东省文旅厅工作重点中也提到,要推动发展自驾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组织开展新业态示范基地综合评估,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发展契机

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有业内人士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朝阳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了以自然公园和生态景区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同时,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地方*府吸引投资的重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

目前生态旅游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搭上互联网快车后,生态旅游发展更加迅速。生态旅游不仅提升了人们走进大自然的兴致,还为旅游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明显,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流、湖泊等不计其数,还有大量的物种和生物群落。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种自然的生态保护区个,其中国家级个、世界级1个。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我国总人口14亿,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优势,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生态意识不断的增加,生态旅游业的热度也在不断增长。年,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林草专类园、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区域仍接待游客超20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1.5%。

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7类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整理分析,数据显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数量排名前10的省份为:山东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大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生态旅游消费者以25-44岁的中青年人群为主,男性略多;

而且超六成的生态旅游消费者已婚;超五成消费者有孩子。

《报告》显示中国生态旅游游客以中青年为主,出游时间以暑期和国庆居多,4月份春暖花开时也形成一个小高峰;高达59%的生态旅游游客选择驾车出行,自驾游已成为生态旅游最主流的出行方式。鉴于多数生态旅游消费者已婚和有孩子,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将亲子旅游人群作为重点客群,加强相关的亲子游主题产品和服务内容;从旅游出行的时间规律来看,需要加强对淡季和非周末的错峰旅游引导力度,特别是针对时间相对自由和宽裕的老年旅游人群加强*策鼓励和营销扶持;自驾游已经成为普遍的出行方式,因此,目的地*府和景区需要加强自驾游道路导引、停车等配套服务的支持力度。

中科院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钟林生认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策方面,自然资源保护性*策更为灵活,为生态旅游用地限制破局等提供契机;业态方面,湿地观光、水利旅游、森林旅游、地质旅游及康养旅游等发展条件更加充足;发展模式方面,在生态补偿与生态付费大趋势下,*府主导、市场运作有效实现生态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增值。

山东优势

山东省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旅游空间。

省内优秀生态旅游线路众多,如烟台莱山区滨海度假之旅、青岛诗画田园一日游线路、淄博山水生态观光游精品线路、淄博乡村田园精品游精品线路、枣庄生态山水游仁日游、东营*河入海经典线路、烟台冬悦蓬莱·寻仙亲海二日游、泰安东平湖景区二日游线路、潍坊品画赏花之旅、日照“滨海山岳行”健身之旅、临沂地质探奇主题之旅等。

按旅游内容设计,山东的生态旅游可分为六类:一是海滨自然风景和森林公园休闲观光游,二是*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奇鸟类观光考察游,三是历史文化人文系统观光考察游,四是齐鲁风情民风民俗观光休闲游,五是山岳自然风景和森林公园观光休闲游,六是现代农业观光考察游。按旅游线路设计,山东的生态旅游可分为东线、西线、中线三条不同的线路。每条线路突出一个主题,每条线路各具特色。

山东西部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系列,主要包括鲁西的荷泽、聊城、德州等地区,乐陵万宙小枣、平阴玫瑰、菏泽牡丹、微山湖十万亩荷花、枣庄峰城万亩石榴园,均以四季不同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已成为全国农业观光游的线路上不可缺少的亮点。

中部为齐鲁山岳景观生态旅游系列,在鲁中地区,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和徂徕山等海拔千米以上的五座高山,在中部山地的边缘和外围,还分布有莲花山、四海山、孟良崮等,山岳景观资源雄厚。泰安是五岳之尊,可进一步发展周边的腊山、徂徕山、神童山、东平湖等,扩大泰山生态旅游的外延。

东部为海滨资源生态旅游系列,山东拥有长达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旅游资源以山海风光为主体,各个城市可自成一体,而渔村则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

模式探索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很多生态修复项目也在与旅游业态适度结合,收获积极成效。

1.森林旅游,回归自然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类从森林走来,迷恋大自然是人类天性的回归,尤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都市人群,越来越崇尚自然,通过自然生态游寻找自我。“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到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其中,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年下半年,森林旅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年游客量的84.2%。综合效益日趋显著。

*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位于山东省无棣县东北部,濒临渤海,野生动植物繁多,景区资源类型属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综合性景观,主要特色是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景区独特,还有众多滨海自然景观。在这里既能体会到远离喧嚣都市、回归大自然的质朴,又能尽享海上游乐的浪漫、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和渤海湾的海岛风情。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枣庄市东北20公里处,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一体的名山。自西向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森林植被面积大,共分为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4个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君山望海”之称。

2.红绿融合,叠加效应

年红色旅游掀起新热潮,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旅游联合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年同期增长%,经典红色景区热度同比增长89%,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涨幅%。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山清水秀之地,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各地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游等结合,“红色+生态”已成为游客新宠。

湖南岳麓山、浙江南湖、河南林州的红旗渠、江西井冈山等通过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实现全域发展,在作为红色景区的同时成了休闲旅游胜地。年湖南岳麓山红枫节以“红遍岳麓”为主题,突出“文化岳麓”“红色精神”“生态文明”三大关键词,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致力打造一场岳麓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嘉年华。浙江南湖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和谐共赢作为核心内容。一方面,加快南湖红色旅游发展步伐,始终把南湖作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利用南湖的湖光水色、楼台烟雨,发展绿色旅游,美化革命圣地的环境,进一步丰富南湖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同时结合景区的区位特点和自身不同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做到“红、绿、古、俗”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产生叠加效应,打造综合性旅游品牌。

3.乡村生态,守住乡愁

具有乡野风光特色的乡村生态游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群的青睐,从近几年农业旅游发展势头来看,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发布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有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等,代表了某类乡村在各自自然资源禀赋及民俗文化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生态保护型模式乡村,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红岩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面的莲花镇,坚持走“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积极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村、文明建村、旅游强村、民主理村”的科学发展路子,先后荣获自治区“生态富民示范村”、“全区农业系统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等荣誉称号,被喻为“广西第一村”。

山亭区地处枣庄市东北部,独特的山、水、林造就了“灵山秀水、林海果园”的生态优势,全年气候适宜。近年来,山亭区把生态旅游列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融合化、全民共享化原则,以“把山亭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的山亭模式,使全区旅游产业走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

济南市以南部山区为重点,立足辖区内优美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提质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山水度假等特色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度假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南部山区文旅业由传统观光模式向高端度假模式转变,构建山水揽胜、文化体验、康体休闲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然而,乡村生态游还面临乡村遗产保护、乡村生态设施建设等资金来源匮乏问题,在《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古屋贷等金融产品创新,用于周边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古屋拯救改造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等。南开大学教授马晓龙认为,绿色金融可有效缓解长期以来乡村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足够资金来源的问题。建议加大金融产品对以“乡村聚落整体旅游开发”为导向的项目支持力度,建立金融产品创新与乡村社区发展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

4.牵手康养,前景广阔

康养旅游对生态环境、医疗条件、服务内容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浙江省台州学院*委书记崔凤*表示,近几年,中国的康养旅游发展迅速,也暴露出了许多短板,最主要的是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空间利用问题。《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社会资本进入康养生态旅游业提供新的条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

陕西拥有的较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实力雄厚的中医药科技力量,为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陕西打造了“旅游+生态+医疗”的康养旅游胜地华山御温泉候鸟时光康养中心,康养中心布置简洁雅致,既有中医坐堂诊疗,也有中医按摩、理疗、美容美体等服务,还为有需要的客人提供中药熬制等服务,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泡泡温泉,享受美食,还可以在康养中心做做按摩和理疗,检查身体,咨询一些养生知识,十分适合老年人。

5.盘活资源,提升价值

生态保护与利用是相伴而行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核桃园镇曾是菏泽最大的山石开采基地,年当地封山转型,在废弃矿坑上种植数万棵苗木,同时结合当地古村落资源,全力打造金山景区、青龙山旅游度假区、白虎山天池风景区、前王庄石头寨民俗文化区等,把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年9月,秦雍城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文物+生态+旅游”模式成效显著,重要遗址原貌展示、出土文物集中陈列、生态观光密切融合、休闲农业初具规模、民俗民宿振兴发展、文创产业生机蓬勃、旅游线路自然成型,一跃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独具特色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国内外游客竞相追捧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6.体育生态,拓展出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依靠生态资源举办赛事,无形之中带动了生态旅游,这样的融合发展让体育运动在沙漠戈壁、山川河流、广袤草原找到了新发展出路。

在青海“生态体育”赛事的架构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最具代表性。环湖赛一直秉承着“绿色、人文、和谐”的主题,其中“绿色”充分展示了青海、甘肃、宁夏自然风光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年玉珠峰国际登山研讨暨第十九届玉珠峰登山节活动,以深化厚植体育发展新优势、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进一步促进玉树、曲麻莱、格尔木三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建设与户外产业发展。

年9月被誉为“国内最艰苦的户外挑战赛”的中国生态四项公开赛在江苏宿迁骆马湖畔开启第七次征程。中国生态四项公开赛四项赛,融合了游泳、跑步、自行车、皮划艇等四个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以品牌体育赛事特有的积极功效,促进着宿迁生态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推动着城市生态体育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生活化和绿色化,传播着生态体育运动、健康、时尚的生活价值观,完美诠释了“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成为户外运动界文化内涵最美最丰富的原创体育赛事,

7.借助网络,倡导生态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永久性保护地。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达0.27万公顷,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景区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打造了“大丰麋鹿”互联网+生态旅游平台,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新理念,更借助国家以及国民对生态旅游的认可与推崇,向更多人提倡“生态旅游,共享健康”这一理念,让更多人重视生态旅游。

发展建议

我国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管理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标签滥贴乱用。相当数量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科普和环境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发挥,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不够,旅游餐饮浪费严重。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还亟待解决。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度偏低,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此外,生态旅游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有待健全,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边界划定不清,如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不明等。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多位专家在《文化和旅游智库要报》第74期中,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问题提出策略建议:

建立资源环境容量的底线约束机制。围绕提高生态旅游承载能力,建立交通、住宿、能源、应急等综合设施支撑体系提升方案,重视新型智慧设施和技术应用。

构建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的生态旅游产品谱。在全域范围内优化配置生态旅游产品谱系,对核心区生态旅游产品及其关联性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进行一体化整合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升级,拓展生态康养、体育运动等新业态和新空间,培育世界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制定绿色化、低消耗的生态旅游*策和配套支撑。综合平衡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生态旅游环境监测、游客容量调控、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管控制度。建立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解说体系、标识系统等建设标准,建立包括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区、生态导游、生态住宿、生态餐饮、生态企业等资格认证体系,积极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不断引导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者提高绿色技术水平,激励形成绿色化、低消耗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加强生态旅游推广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积极开拓国际国内生态旅游市场,推动生态旅游的全民参与。完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培育全民绿色低碳意识。优化生态旅游宣传推广渠道体系,将生态旅游纳入“美丽中国”全球推广计划。

推进区域生态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行*管理体系下生态旅游公共部门、私人、社区居民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联盟或伙伴关系的治理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相关者机制。针对跨行*区的大型自然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构建纵横结合、利益共享的共同参与和监管网络。

山东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姚曼农琪珍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态旅游,如何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