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烟台地图
据明史记载: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
烟台烽火台
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烟台山远眺
19世纪末,北山拉旗山燕台山混称。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此后,其他名称逐渐消失。到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烟台山,成了后来的标志。
烟台山灯塔
烟台,山东省地级市,是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青岛,南邻*海,北濒渤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全市土地面积.9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千米,濒临渤海、*海,有岛屿63个。烟台市辖4区、1县、7个县级市;截至年底常住人口.18万人。
烟台风光
烟台市因境内烟台山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年),为预防倭寇,曾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早在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
战国地图
战国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
汉代属东莱郡。晋属东莱国。
南北朝属东莱郡、长广郡。
南北朝长广郡和东莱郡地图
隋属莱州。
唐属登州、莱州。宋、元因之。
明、清属登州府、莱州府。
清朝地图
民国十四年(年)属东海道。年废道。民国二十七年(年)1月19日,成立胶东**委员会。2月3日,日*侵占烟台。民国三十年(年)2月6日,成立胶东行*联合办事处。民国三十一年(年)7月,成立胶东区行*公署,辖东海、胶东行*区划图西海、南海、北海4个专区。民国三十四年(年)8月24日,八路*解放烟台,烟台成为八路*解放得最早、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年,建立文登、莱阳专区和烟台市。年文登、莱阳专区合并为莱阳专区。年莱阳专区、烟台市合并为烟台地区。年8月30日 地级烟台市设立年8月30日,经国务院(83)国函字号文件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组建省辖地级烟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烟台地区的荣成、文登、乳山、牟平、海阳、莱阳、栖霞、招远、*县、蓬莱、掖县、长岛等12个县划归烟台市管辖;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将原烟台地区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同时,根据山东省人民*府鲁*[]号文件原烟台市改为芝罘区,原福山县改为福山区。11月1日,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府正式挂牌对外办公。年6月,国务院决定组建省辖地级威海市,烟台市所属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年11月,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改为地级市;将原烟台地区的牟平县等12县划归烟台市管辖;威海市仍为县级市;原县级烟台市改为芝罘区;撤销福山县,其行*区域并入烟台市;将莱西县划归青岛市。年2月20日,撤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年6月15日,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将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年4月,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
年11月30日,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年12月21日,撤销招远县,设立招远市。年11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年4月29日,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年7月2日,撤销牟平县,将牟平县的莱山、解甲庄两镇成建制划出后设立烟台市牟平区,区*府驻宁海镇;设立莱山区,辖原牟平县的莱山镇、解甲庄镇和芝罘区的初家镇,区*府驻初家镇。年,烟台辖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4个区,长岛县以及龙口、莱阳市、莱州、蓬莱、招远、栖霞和海阳7个县级市,共11个街道、个镇、32个乡,个行*村。
《烽火台与狼烟》
烟台就是烽火台的别称,烽火台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这得感谢周幽王主演的烽火戏诸侯大剧。其实,烽火台作为古代*情报警的基础设施,也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烽火(theBeaconTower),也叫烽燧,是古代*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
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
烽火台之间距离一般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事中枢部门。
烽火台一般独立构筑,也有三、五个成犄角配置为烽堠群的,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
关于烽火台的结构和应用情况,在、的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简有说明:高四丈二尺,广丈六尺,积六百七十二尺,率人二百三十七。广丈四尺,高五丈二尺。汉简中还表明当时守的人数有五、六人或十多人,其中有燧长一人。戍卒平日必须有一人专事守望,有一人做饭,其余的人作修建、收集柴草(包括点烽火时用的柴草)等工作。
狼烟四起
古代喜欢把烽火台的烟火叫做狼烟,那么点燃烽火的是不是传说中的狼粪呢?
应该不是,若以狼粪为燃料,很难收集到大量的狼粪,并且狼粪燃烧时冒出的烟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烽火用的是柴薪。荒漠上生长着胡杨、红柳、罗布麻、芨芨草、白茨、骆驼草、甘草、旱芦苇、梭梭等,这些都可做燃料。河西各地文博部门从烽火台上下收集到的烽薪是不少的,有的烽薪还保留着明显的燃烧痕迹。嘉峪关市长城博物馆就有这样的烽薪展品。
可是为什么古人把烽火称作狼烟呢?是因为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共同崇尚的图腾。其*在当时被中国人称为狼兵,其君主被称为狼主。那么,古人把这些民族入侵中原时燃起的烽火信号称作狼烟顺理成章。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