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瞭望丨耕海牧渔新华社客户端
TUhjnbcbe - 2023/6/2 21:18:00
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688824.html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程程

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效果图

◇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走向深远海◇现代化海洋牧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牧场设备建造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低,海洋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海洋科技创新难突破,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尚未实现自主可控
  
  3月,福建霞浦的海参已经进入采收期。而在北方海域,收获还要再等一季。
  
  海参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环境温度超过32摄氏度,它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化成水。对于在近海池塘中养殖海参的人来说,水的温度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在更远处海域、住在“洋房”里的海参,却不会轻易受此影响,因为海水流动,这里的水温起伏不会太大。
  
  这些“海参洋房”是一种海洋牧场。
  
  在广阔大海上,人们用现代工程技术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牛羊在辽阔草原上放牧那样,进行科学养护和管理,这就是海洋牧场。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注重从根本上改变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海洋渔业加快向绿色低碳、安全优质方向发展。建设海洋牧场,能够有效改善水域生态,增殖海洋生物资源,成为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年、年、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就海洋牧场建设作出部署。
  
  从渤海湾到南粤海域,从山东长岛到海南蜈支洲岛,在我国绵长的海岸线上,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如火如荼。
  
  扬波大海,走向深蓝。
  
  必须走向深远海
  
  记者一行乘船抵达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小黑山岛,看见在码头附近的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忙着浇注1.5米见方的钢筋水泥空方。这些钢筋水泥空方被趣称为“海参洋房”,每个市场价格接近元。
  
  小黑山余亩确权海域归属烟台中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海洋牧场,从去年开始,这些空方已分批投放到海洋牧场海域里人工造礁。
  
  “以前,海底的自然礁石被淤泥等覆盖,再加上整体海洋环境不如从前,海洋生物数量越来越少。人工造礁后,各种海洋生物多了,海参、鲍鱼等自然繁殖也有了丰富的饵料。”中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人工造礁,是一种投礁型海洋牧场,改善海洋环境、优化生态效应明显。据观测,山东海域礁区三年内生物量增长6.7倍,基础生产力提升20.4%,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60.5%,昔日荒漠化的海底明显改善。
  
  我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水是鱼的牧场”的理念。年,我国海洋农业奠基人曾呈奎院士等人就已经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和海洋“牧场”的战略构想。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海洋牧场,但多为自发性、科学试验性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年起,我国对海洋渔业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在沿海各地全面启动和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项目,其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开展海洋牧场建设。
  
  近十年,海洋牧场开始得到大规模研究和尝试推广。关键原因之一是,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要突破天花板。
  
  作为国际公认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绿色优质水产品是满足我国居民美好食物需求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我国内陆和近海渔业资源几近枯竭,水产品供应更多依赖水产养殖,而作为其基础的饲料工业需大量进口鱼粉、豆粕等原料,对外依赖严重。
  
  近海水污染也不容忽视。海岸带遍布的工程,对海岸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近海水产养殖也对水质产生影响。
  
  “7︰1,这是近海网箱养鱼的一个比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专职副书记、管委专职副主任李俊杰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每喂食7斤新鲜的野杂鱼才能获得1斤鱼产品,另外6斤以各种形式留在海洋中,成为海水的一个污染源。
  
  既要获得渔业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个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有新思路,走向深远海成为必然。
  
  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海洋牧场建设得以极大地推进。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标志着我国海洋牧场发展进入新阶段。同年6月,原农业部下发《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年)》征求意见稿,分析了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称,“到年,在我国沿海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个”。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现代化”特征逐步成为未来海洋牧场的核心元素。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经过30余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其中中央财*投入近7亿元,已创建五批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现代化”成核心元素
  
  乘船颠簸数小时,直至渤海深处的山东长岛大钦岛海域,记者终于踏上了一座长宽各66米、高30多米的钢制庞然大物。这座自带液压升降系统、可抗12级台风的海上超级工程,就是烟台中集来福士打造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长鲸1号”。
  
  “4个工作人员承担着千吨成品鱼的养殖工作。”平台负责人陈德刚介绍,“长鲸1号”配备国内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网箱设施,依托自动投饵、水下检测、成鱼回收、云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养殖效率成倍提高。
  
  近些年,随着我国海洋装备建造水平不断提升,海洋牧场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的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化装备化集约化的海洋牧场已经成为维护我国粮食“美好安全”的新途径。
  
  离开“长鲸1号”乘船再航行约一小时,就来到了位于长岛南隍城海域的另一座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国鲍1号”。此时,工作人员正用龙门吊将海面下的网箱缓缓升起,记者打开其中一个养殖笼,看到几十头肥美的鲍鱼盖着厚实的海草“被子”,安居在内。
  
  山东长岛南隍城乡*委书记刘国明介绍,“国鲍1号”可放置个海珍品养殖笼,鲍鱼年产量最高可达吨,年纯收入可达万元。
  
  受访专家表示,现代化海洋牧场通过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养殖管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从而满足我国居民对水产品“量”的需求和对“质”的追求。
  
  现代化海洋牧场在使深远海成为“良田”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海域生态。
  
  长岛当地渔民告诉记者,前些年由于大面积的近海养殖和过度捕捞,一些野生鱼类几乎不见踪影。这两年开海后,发现若干年没有见到的刀鱼群、*鱼群回来了,甚至还出现了白江豚群。
  
  “海洋牧场改变了以往以单纯捕捞、设施放养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有助于解决海洋生态污染或者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说。
  
  近年来得益于海洋牧场建设,广东渔业资源恢复速度加快,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8.7倍。与此同时,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广东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固碳7万吨、消减氮吨和磷吨。
  
  海上乐园
  
  当记者登上位于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平台时,游客张先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的“战果”:一个小时左右,他就从网箱中钓到了14条加吉鱼。“虽然这些鱼的价格比市价高一些,但是自己钓的感觉不一样。”
  
  “休闲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远超所钓鱼品的价值,相当于海洋牧场使一条鱼的价值翻了50多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梁文跃说。
  
  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不少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养殖功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耕海1号”负责人、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尉岩介绍,平台共四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喝咖啡、垂钓、吃饭、看电影等等。预计年产鱼类15万公斤之余,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5万人次。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将向生态化、装备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优化发展。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效益不止于此。
  
  比如伴随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一张海底观测系统网正在日益完善。
  
  “海底观测系统能够全方位、实时、高分辨率地获取海洋环境与海底生物数据,结合分析,可摸清海洋灾害发生和资源变动趋势,从而有效预报预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培良说。未来,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应急预测系统可进一步向海上溢油、污染物扩散路径等全方位应急预测功能发展,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分析数据。
  
  但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要实现自主可控,还面临一系列“卡脖子”难关。
  
  比如中国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使用的应急预测系统,核心控制系统和技术是德国进口的,需要不断调试和维护才能适应中国的水文特点。
  
  比如“耕海1号”的钢筋骨架是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但水下检测设备、新材料网衣等仍是挪威、日本进口。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相关核心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传感与芯片、导航定位等方面依赖国外进口。同时,我国海洋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专业机构和人才缺乏,相关海洋科技创新由于跨度大、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较难取得突破。
  
  海洋牧场,让人类回归到与大海和平相处的角色,成为一名观察者和监督者。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粮食美好需要,更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这是*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经略海洋的长远谋划。融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助推海洋强国战略向更深更远处探索。
  
  (参与采写:张武岳詹奕嘉张力元张昕怡)

1
查看完整版本: 瞭望丨耕海牧渔新华社客户端